咨询热线

0551-65571786

首页 > 相亲脱单 > 恋爱吸引力法则

恋爱吸引力法则

发布时间:2022/04/08  阅读次数:3144  来源:月爱婚恋  作者:张佳乐

因素一:外貌

坏消息是,不管承不承认,我们自打出生起,就天然的都是“外貌协会”的成员。好几项独立研究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连婴儿都是以貌取人的。甚至刚出生一周的婴儿,他的目光也会在长相较好的人身上停留较长时间。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天生“势利眼”是有必要的,因为人类普遍的审美标准背后都蕴含着健康、年轻、精力充沛等生理意义。


基于“美即是好”的模式化观点,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外貌出众的人还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等特质。所以说,我们对他人做判断时,最直觉性的要素,也就是所谓的“眼缘”,是不容忽视的硬指标。


好消息是,人毕竟不是动物,不会像孔雀那样,由于性选择压力,不得不在外表上进行无休止的军备竞赛。这里所说的“外表”,只是指仪表整洁、身材匀称、精神饱满、适当修饰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


新西兰社会心理学家加思·弗莱彻(Garth J. O. Fletcher)有个关于“择偶权衡”的实验。他发现,在性格、长相和资源这三者中间,无论男女,选择长期伴侣时首选的其实都是性格。


只有在不考虑性格的情况下,才会有男生将长相摆在第一位,女生将资源摆在第一位的区别。


也就是说,“第一眼就引人注意”当然很重要,但是,你的长相只要在平均水平也就可以了。让你心心念念的那些帅哥美女,也并不一定就比你拥有更多优势。

因素二:接近性

所谓“接近性”,简单说就是:两个人越有交集,感情越能得到回应,彼此的吸引力就越大。

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的研究发现,“接近性”对于情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他把270个学生随机分配到不同寝室,结果,相邻两个寝室的学生有41%的概率发展成好友,但如果各自在楼道两端,概率就迅速下滑到10%以内。而且,接触得越多,就越能增加喜爱程度,这也就是所谓的“曝光效应”,因为重复见面会增加心理奖赏的程度


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密歇根大学的学生观看毕业纪念册(事先确定受试者不认识纪念册里的任何人),看完后,再拿来一些单独的照片,让他们按照喜欢的程度打分。


这些照片里的人,有的在纪念册里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结果发现,在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跟这个人本身的颜值反而关系不大。


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只要人、事、物不断在你眼前出现,你就有可能产生喜爱的感受。


所以,物理上的接近会带来心理上的接近,天天隔空写情书,爱上邮递员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同样,也不要用老套的“欲擒故纵”来吊人家胃口。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力,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对方面前的熟悉度,尽可能安排共同参与的活动,才能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因素三:互惠性

我们天性上就觉得付出应该是相互的,所以更容易喜欢上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这不仅因为别人喜欢我们,让我们很有面子,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天生害怕被拒绝

因素四:相似性

我们更容易喜欢上那些和我们一样的人。

这种偏好,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人们很少注意。比如,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和弗吉尼亚(Virginia),名字叫Philip和Virginia的人不成比例地多;而地理学家(geographer)之中,最常见的名字则是George和Geoffrey。


反过来说,展现相似性,同样也是一种示好的表现

比如说,一起交谈的人里,地位低的会不自觉地模仿地位较高者的表情和动作,对你有好感的人会特别积极地回应你的情绪和话题,领导讲的笑话总是会特别“好笑”,就连俗话所说的“夫妻相”,也是因为一方面我们会被跟自己相似的人吸引,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被喜欢的人影响,做出跟他们一样的表情,久而久之,真的越长越像了。


因素五:障碍

这个因素,跟前四项都不一样,它根植于人的逆反心理

简单说就是:越得不到的越想要,越有人反对就越坚定。

有人把这种行为模式叫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Romeo and Juliet effect)”。如果没有长辈营造的紧张感,哪有年轻人轰轰烈烈的爱情?


张爱玲也说,不管红玫瑰白玫瑰,娶到手的就黯然失色;可望而不可即的,才有资格成为心口的朱砂痣、床头的明月光。这是另一个人生阶段的“障碍”所导致的心理吸引。

身边最常见的案例,就是早恋。

校园环境本来就给青少年提供了以上所说的接近性、相似性、互惠性的优势,再加上老师家长三令五申、无所不用其极的防范与惩罚的“障碍”,简直就是天然的爱情催化剂


不过,早恋之所以大多不靠谱,也正因为这个环境太适合谈恋爱,吸引力的触发条件太充分,导致任何两个人都可能产生情愫,反而没办法了解两人合不合适、是不是真心。


由此可见,“障碍”这个因素,往往也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障碍毕竟是暂时的,逆反心态毕竟也不是爱情当你意识到对方的吸引力纯粹来自“得不到”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这里有两个误区。

一是在被追求时“欲擒故纵”,显得自己很难接近,希望以此增强对方的兴趣;

二是在追求别人时表现得死心塌地,希望通过证明自己的专一重情,打动对方。

欲擒故纵为什么错?

因为“障碍”所产生的吸引力来自于“得不到”(这是加分项),而不是“对方不喜欢自己”(这是减分项),而欲擒故纵,会让对方觉得你没那个意思。

死心塌地为什么也错?

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在对方心中产生的感觉顶多是感动,而不是魅力值的提升。

02.  念念不忘?


我们为什么会对一个人有感情?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的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优秀吗?当然不是,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如果只是择优而取,何来爱情?是因为他长得帅吗?更不,那我们喜欢的人可就太多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无比喜欢,放不了手?

是因为:

大量的付出是指:我们在对方身上投入了很多东西

可以是我们彼此陪伴而付出的精力,也可以是我们为彼此花费的金钱,也可以是我们腻在一起的时间。


逆向合理化是指:人一旦做了某件事情,尤其是付出类的事情,都会下意识的告诉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不停的说服自己。

考砸了,就告诉自己重在参与;被骗了,会说吃一堑长一智。其实,是我们不忍心放弃之前的付出与心力。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就是指在一件事上付出却失去且无法挽回的成本。我们常常掉入沉没成本误区,不愿意接受损失。可是让你觉得可贵的,不是那件事,而是被你浪费的成本。你对失去的成本觉得可惜,过度沉迷。再配上逆向合理化,你就会觉得沉没成本就成了你的“真命天子”


所以,当你深陷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过度影响自己的情绪,就应当冷静下来想想是不是逆向合理化的结果,多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总之,别错把心理暗示当爱情,让自己的生活也因此浑浑噩噩,充满痛苦。

客服中心